欢迎来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学生处

3.30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拥抱双相人生,携手与爱同行

发布日期:2024-03-30 浏览次数:319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为双相障碍/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既包含了躁狂/轻躁狂发作,也包含了抑郁发作,患者经常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就像“过山车”,因为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处在情绪低落的悲伤中,下一秒就切换为兴奋话多的愉悦中。相传很多名人都患有此病,比如:梵高、丘吉尔、牛顿、林肯、毕加索、海明威、玛丽莲·梦露、海子等,因此他还被赋予了“天才病”的别称。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的认识及消除病耻感,梵高的生日——也就是3月30日被设立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2024年3月30日是第十个双相情感障碍日。


       双相障碍患者的灵魂总在“冰与火”之间穿梭,患者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患者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当有人出现反复“喜怒无常”“过山车”样的精神状态的时候,需警惕是否患上了一种“钟摆”病——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的症状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

       双相障碍多发于青少年,其致死率、致残率甚至不亚于抑郁症。有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4%,终生患病率更高。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多在15-19岁,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近20%的患者自杀死亡。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青少年患者在百度健康在线问诊平台上的数据,发现自2024年初以来,儿科领域中关于精神疾病的线上问诊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24年3月,该平台儿科精神类疾病的日均问诊量环比增长56%。这一显著增长无疑凸显了当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双相情感障碍的搜索波动还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春夏季节的搜索量相较于秋冬季节更高。这可能与春夏季节光照增加,导致人体内褪黑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睡眠质量,使情绪稳定性下降有关。此外,春夏季节社交活动频繁,人们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更为剧烈,可能在这种情境下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表现需要重点关注:

       1)情绪波动: 比如表现出“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心情不好”可能指向情绪稳定性的问题,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关键特征。

       2)社交恐惧和逃避: “害怕上学、害怕考试、害怕人际交往,不想去上学”可能反映出在抑郁期间的社交焦虑或回避行为,这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阶段是常见的。

       3)注意力难以集中: “上课总是不自觉走神,我也很想专注,但是注意力一直集中不进去”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或躁狂状态的表现,其中抑郁状态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躁狂状态可能导致过度活跃或多动。

       4)情绪异常高涨或易怒: 在躁狂期间,孩子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兴奋、高涨的情绪或异常的易怒。

       5)睡眠模式改变: 可能出现睡眠过多(在抑郁期)或睡眠不足(在躁狂期)。

       6)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 在躁狂期可能有过高的自尊和过度自信,而在抑郁期则可能自我评价过低,感到无助或自卑。

       7)行为改变: 可能出现行为冲动、鲁莽行为(尤其是在躁狂期),或者活动减少、对以往活动失去兴趣(在抑郁期)。

(文章来源 |百度大健康产业平台等公众号,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