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春天花会开”百校联合心理护航公益课于2025年3月5-7日举办,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全国应用心理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朗心心理、大儒心理及400多家教育单位联合发起,共计23.5万观众。此次活动邀请了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分设高校、普教专场,覆盖辅导员、学生及家长群体,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们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策略,受到广泛关注。
第一场 李勤老师讲《解锁辅导员谈心谈话新姿势,助力心理中心协同!》
本场课程针对辅导员在当前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以及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旨在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谈心谈话的技巧,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协同效能。
第二场 范蕊老师讲《你的线上人设离真实自我有多远?——数字媒体时代的自我认知与调适》
通过对数字媒体时代的分析,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在线上构建的人设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异,并指导我们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如何准确地认识自我,平衡线上形象与内在真实的关系,以维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该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核心主题,依据罗杰斯自我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及温妮科特客体关系理论,剖析自我认知内涵,搭建专业理解框架,探究行为背后人格心理机制。此外,传授接受、允许、改变、认同的调适策略方法,通过多元互动环节,助力学员在数字洪流中锚定真实自我,重建内心和谐稳定,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与生活满意度。
第三场 徐凯文讲《青少年厌学拒学现象频发,学生及家长该怎样做?》
课程首先从心理层面深入分析青少年厌学、拒学的多重原因,包括心理压力过大、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动机,以及家庭、学校环境问题等。接着,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指出传统工业时代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创新与综合素养的要求。此外,课程还着重探讨了危机干预理论的建设,强调在面对青少年心理危机时,建立灵活、有效的干预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三场心理公益课专业指导与实践经验分享,能够帮助辅导员、教师、家长进一步掌握识别、预防及应对青少年厌学、拒学行为的方法,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助力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与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