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触目惊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夜间睡眠不超过6小时。特别是0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的入睡困难尤为突出,平均入睡时间超过午夜(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为了引起全世界人们对于睡眠的重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旨在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而2025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为优先考虑睡眠健康。
一、什么样的睡眠是良好睡眠
良好睡眠是指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睡眠状态:
1、能在10—20分钟内快速入睡。
2、夜间不会轻易醒来,即使醒来也能很快入睡。
3、睡眠中无惊梦,睡醒后梦很快被忘掉;晨起后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
二、睡眠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1、失眠会损害生活质量。
2、失眠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3、除了失眠本身,有证据表明睡眠时间短(平均睡眠少于6小时)是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4、失眠普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关,尤其是痴呆,强调失眠和脑部疾病之间关系的双向性质。
5、失眠和精神障碍之间:失眠患者发展为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比值比2.1),这也可能导致提前退休。失眠主诉与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未遂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6、失眠是工作场所的事故和机动车事故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事件、工作与学习的压力、失败与挫折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引起失眠。同时,对睡眠的过度关注、担心,也会加重失眠。
2、不良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午睡时间过多、过早上床、白天赖床、睡前饮酒等。
3、躯体疾病:身体的疼痛或不适均可能引起失眠。
4、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卧室光线过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会影响睡眠。
5、药物或其它物质影响:例如减肥药、毒品、茶、咖啡、可乐、饮料及中枢兴奋药等均易引起失眠。
四、如何改善睡眠
偶尔失眠和轻度失眠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善,心理学上针对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它是通过纠正不良睡眠信念和睡眠习惯,消除对失眠的恐惧,缓解失眠相关负性情绪,从而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具体的方法有:
1、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过早上床,提前上床只会加重入睡困难。如果晚上没睡好,早上也不要赖床,赖床不仅无法补足昨晚的睡眠,反而会加重第二天晚上的失眠。夜间失眠后,次日不要通过长时间的午睡来补觉。
2、尽量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玩游戏等,让睡眠与床形成更牢固的连接。
3、睡前半小时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因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发射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促进睡眠的神经递质。
4、睡不着或是半夜醒来的时候不要反复看时间,以免引起情绪的焦虑。
5、放松身体状态。实在睡不着、胡思乱想的时候,可以离开卧室,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读书、听轻音乐等。
6、根据自身体力,白天适量运动。户外活动和光照有助于加深睡眠,但睡前2小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7、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舒适、安静、黑暗的环境能帮助尽快入睡,可以使用眼罩、耳塞、遮光窗帘。
8、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眠和起床时间相对固定,保持生物钟的稳定。规律进餐,不要暴饮暴食,过饱或饥饿也会影响睡眠。